麻雀文章网 手机版
首页 > 实时讯息 >

守护江豚微笑,共享生命长江!“2025地球一小时”活动在汉举行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3-26 05:54:50    

极目新闻记者 陈凌墨

通讯员 卜昭俊

实习生 魏舒婷

3月22日,在世界水日与地球一小时双主题交汇之际,由世界自然基金会(瑞士)北京代表处(WWF)、深圳市一个地球自然基金会、长江文明馆(武汉自然博物馆)联合主办“守护江豚微笑,共享生命长江”为主题的自然教育大课堂,在武汉自然博物馆举行。本次活动通过科普教育、互动体验与跨界对话,呼吁公众关注长江生态保护,凝聚多方力量共筑生物多样性保护网络。

探秘长江生态,解码江豚保护密码

作为长江生态系统的旗舰物种,长江江豚的生存状况被誉为“长江健康的晴雨表”。活动当日,一场长江江豚保护自然教育大课堂让参与者通过江豚科学主题分享、手作、游园及科普展览等互动方式,近距离感知江豚的生存智慧与长江生态的独特魅力,共享一堂生动的江豚保护立体课。

大河讲堂再次引入“双专家”联袂开讲,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鲸类学科组组长郑劲松研究员以《长江江豚-长江生态晴雨表》为题,生动讲述江豚保护背后的科研和保护故事;中碳登合作交流专班经理胡婉玲女士从碳汇视角,阐释气候变化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和相互关系,倡导践行绿色生活方式,为节能减排贡献个人力量。

WWF武汉区域项目主任张新桥博士说:“保护长江江豚是中国野生动物保护的责任和担当,更是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治理的缩影。在全社会共同参与保护形势下,长江江豚种群数量近年呈现回升趋势,是全球鲸类保护成功的典型案例。同时,江豚面临来自航运、极端气候事件等威胁仍需全社会协同应对。”现场发放《可持续生活指南》,号召公众采取行动,抵消环境足迹,创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未来。

长江文明馆(武汉自然博物馆)副馆长彭翾表示:“江豚的微笑是长江生命力的最美注脚。我们希望通过这场跨越科普、科技与公众参与的生态对话,让更多人从‘走近江豚’到‘走进保护’,共同书写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长江故事。”

活动现场特别设置“长江生态守护者”打卡点,市民通过完成低碳承诺、参与环保问答获得定制版江豚礼物。不少家庭在“和微笑天使在一起”江豚模型前驻足,用彩绘画笔勾勒心中的人与自然和谐图景。

“我了解到江豚所面临的生存挑战,更深刻体会到从碳汇视角出发,每个人选择绿色出行、节能减排的生活方式,就是在为江豚等珍稀物种撑起一把保护伞。”一位二年级的小朋友说。

“通过这次活动,我不仅觉得孩子能从中学到了很多和自然有关的知识,我自己也觉得受益匪浅,特别是看到了很多没有见过的动物。”参加活动的家长王女士说。

据了解,长江文明馆走进长江厅将持续开放江豚主题展区,欢迎市民打卡游览,让“一小时”热度转化为全年的持续守护。

江城之夜:地标熄灯映照长江生态之光

当日晚8:30,武汉以暗夜星光呼应全球行动。全国碳市场核心枢纽机构所在地、湖北碳产业地标——中碳登大厦通过熄灭景观灯带,以“碳路者”身份诠释绿色金融与生态保护的深度链接;长江文明馆(武汉自然博物馆)主建筑灯光渐暗;汉口里历史街区褪去璀璨霓虹;武商集团、凯德集团、万科商业华中地区旗下各零售企业同步关闭外立面装饰照明,以“暗屏一小时”倡导低碳消费;天悦外滩金融中心、武汉马哥孛罗酒店等城市地标熄灭景观照明,黑暗中的微光,恰是对生命长江最温柔的致敬。

【新闻链接】关于“地球一小时”

地球一小时由世界自然基金会发起于2007年,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号召公众关闭不必要的电灯及耗能产品一小时,通过简单易行的举动,表达对环境议题的关切和支持。

目前,“地球一小时”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公众环保运动,聚焦全球范围内自然丧失和气候变化的双重危机。2018至2022年,地球一小时活动配合《联合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公约》,在全球推广生物多样性保护。2023年,地球一小时进行品牌焕新,助力“2030目标”更深入人心。2024年,来自全球19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支持者将再次共筑辉煌时刻,呼吁更多人行动起来,共筑自然向好的、碳中和的未来……

3月22日为第三十三届“世界水日”,亦为第三十八届“中国水周”第一天。鉴于此,融合两大议题,以长江旗舰物种——江豚保护为核心,组织一场独具长江中游区域特色的自然教育活动,旨在通过沉浸式体验与创新课程,深化公众对母亲河-长江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认知,凝聚多方力量,共同守护长江江豚的微笑;也借此推广绿色生活与可持续发展未来深入人心,为全球环保行动贡献武汉力量、长江智慧。

全国活动:为可持续接力 中国各城市倡导绿色生活

围绕着“为地球献出一小时”的主题,3月22日当天,珠海横琴、澳门、北京、上海、武汉、成都、广州等城市地标、环保机构和商业体联动,围绕自然保护和可持续生活的绿色接力持续升温。

横琴-澳门:2025年3月22日晚,横琴文化艺术中心,澳门蔡高中小学合唱团的青少年们在横琴文化艺术中心的舞台上清澈纯净的歌声,与2000公里之外的北京天使童声合唱团成员以音符相和,勾勒出为地球祈福的悠扬旋律,传递出对美好地球的深深向往。

当天10点,由世界自然基金会(瑞士)北京代表处(WWF)、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执行委员会、生态环境部宣传教育中心联合主办,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城市规划和建设局、深圳市一个地球自然基金会承办的2025地球一小时中国区主场城市活动在这里盛大开启。丰富多彩的环保嘉年华,吸引了超过万名横琴、澳门两地市民的参与。

上海:《周末画报》以城市为实验场,既关注“都市力”浪潮下社会、文化与生活方式的探索,同时也引领着未来都市周末的时尚生活方式。3月22日,《周末画报》小宇宙电台节目——《周末Talk》与大家共话地球一小时,共同探索从气候变化到可持续生活方式,从水资源保护到生物多样性等话题。

厦门:作为2025年地球一小时战略合作伙伴、公益合作伙伴,安踏集团与安踏儿童秉持着“与自然同行”的环保理念在全国安踏儿童门店组织“为地球献出一小时”活动。安踏儿童于3月22日在厦门开展“地球一小时”主题千人跑及环保工作坊活动,邀请亲子家庭通过绿色出行、环保手作等形式表达对环保的支持,鼓励孩子们在日常生活中“与自然童行”。

深圳:深圳市插画协会联合一个地球自然基金会,面向全球开启 2025 地球一小时国际插画共创征集。创作者们基于“为地球献出一小时”大主题之上,围绕“关上灯,点亮希望,各展所长”, 畅想未来环保科技,用科技的力量重塑地球生态;或是着眼自然百态的生机与美好,唤起人们对绿色环保的重视;又或是聚焦日常生活,让低碳生活的理念深入人心。

成都:一个地球自然基金会携手SM(成都)商场共同发起了“地球青松YE地球一小时”活动,现场设置“自然处方‘青松’治愈”角,呼吁大众前来领取大自然“处方”,从野外摄影作品中感受自然治愈力!22号当日,在商场举办地球“青松”派对,邀请大家用颜色释放情绪,手绘对自然美好的感受,享受自然风格的音乐和舞蹈,加入地球青松派对,一起放轻松。

在这一天,中国有超过160个城市响应地球一小时活动,上百个地标性建筑关闭了非必要照明,作为年度推广合作伙伴代表瑞幸咖啡在全国门店发布地球一小时公益广告,表达参与共建人与自然和谐未来的意愿。

“2025地球一小时”为人们提供了一个团结一心、积极向好的契机,让全球公众汇聚在一起,汇聚行动、共同赞美我们共同的家园,激发并支持人们无论身在何处,都可以根据自己的生活方式和兴趣,去发现自己能为地球做哪些有益的事,同时在“地球一小时”活动中享受乐趣,同时也为保护地球贡献一份力量。

(来源:极目新闻)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极目新闻”客户端,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欢迎提供新闻线索,一经采纳即付报酬。24小时报料热线027-86777777。

顶 ↑ 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