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10 23:11:00
川观新闻记者 陈丽霏
近日,一场跨越1600公里的“山海对话”在深圳湾上演。为期5天的德阳城市品牌推广活动(深圳站)在广东深圳举行,古蜀文明的金面具、大国重器的齿轮声和麻辣鲜香的“川味密码”等集体亮相,助力德阳进行了一场立体化的城市“路演”。
作为2025年对外合作的“开年大戏”,德阳递出“中国装备科技城”“古蜀之源”两张名片,凭借硬核科技和文博顶流迅速“出圈”,背后有何“深”意?
德阳好物集市现场。德阳市委宣传部供图
品牌“破圈” 城市亮点大放异彩
3月25日,一场以“德阳好物·相‘粤’深圳”为主题的集市活动在深圳市南山区海岸城海德广场鸣锣开集。走进“德阳好物”集市特设的德阳城市展区,8万吨大型模锻压力机、“华龙一号”核电机组等模型赫然矗立,黄黑配色的“河宝”DF-H5水域巡逻机器人凭借炫酷造型成为焦点。
“没想到这么多大国重器都来自德阳!”深圳市民吴毅的惊叹道出了不少参观者的心声。
在另一旁的三星堆VR体验区,市民游客通过虚拟现实技术穿越时空,化身考古学家探寻古蜀文明。AI数字人“蜀堆堆”与参观者趣味互动,让神秘的古蜀文化变得触手可及。“VR体验太震撼了,今年一定要去德阳实地看看!”深圳市民李佳璐体验后兴奋地说。现场发放的三星堆免费门票更激发了深圳市民的出行热情。
深圳市民沉浸式体验三星堆VR考古发掘现场。德阳市委宣传部供图
引人注目的“好物”不止这些。在这场为期多日的展销活动上,近50家德阳企业带来270余种特色产品,各种特色美食和文创产品同样大放异彩。
开展首日,中江挂面就被抢购一空,罗江豆鸡、广汉缠丝兔等特色食品也是供不应求;在文旅展区,绵竹年画拓印、汉州剪纸等非遗体验项目前排起长龙,市民亲手制作盔帽、体验年画创作,活动期间文创产品售出超2600件。
据了解,此次“德阳好物”集市吸引9万余人次参观,现场销售额及意向订单突破5000万元;20余位网络达人带领2100万粉丝“云逛展”,抖音、微博平台总曝光量超2800万次;剑南春、德阳火锅底料等特产通过直播间走向全国,10万人次在线围观这场“好物盛宴”。
深圳市民品鉴德阳美食连山回锅肉。德阳市委宣传部供图
产业“融圈” 供需对接一拍即合
在这场跨越东西部的城市对话中,德阳既当“推介者”,更做“取经人”,将深圳这座创新之城作为对标学习的生动样本。“我们带着学习的态度而来,更带着合作的诚意而来。”德阳市相关负责人这样诠释此次深圳之行的双重意义。
“所有”与“所需”,一拍即合,“链”出了更多机会。
在中国装备科技城(德阳)粤港澳大湾区(深圳)推介会上,300余家企业代表共同见证了一场产业共振:28个重大项目、230亿元集中签约,材料化工、机械装备产业等工业项目占比超六成,精准“卡位”德阳产业升级的关键节点。
“我们将结合大湾区在设计、制造以及出海渠道上的优势,与德阳文旅携手合作。”签约代表、广州原仓文化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邝继生说。
对于德阳来说,“招新”是全年“题眼”。开年以来,全市招商干部步履不停接力“出征”,赴深圳、江苏、福建等地,拜访客户、实地考察、对接项目。此次深圳之行,德阳收获的不仅是更多合作机遇,还有深圳的先进经验。
近年来,德阳积极承接东部产业转移,推出“一企一策”精准服务,提供从土地供应、审批流程到人才引进的全周期支持。同时,依托成德同城化区位优势,强化与成都的交通、科创联动,为企业构建“半小时经济圈”配套网络。
“我们将以‘深圳速度’优化服务,通过产业链招商、数字化政务等举措,让企业‘落地即生根’。”德阳市经济和信息化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双向奔赴 携手探索价值共创
其实,德阳与深圳的“双向奔赴”早已开始。
2022年,德阳欣旺达新能源有限公司就落地什邡经开区,计划总投资近百亿元。目前一期工程已形成25GWh年产能,全部建成后将达50GWh规模。“德阳完善的产业配套和地处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战略区位,为企业发展提供了绝佳条件。”欣旺达新能源总经理牟文德表示。
这个来自深圳的锂电巨头,为两地产业协作奏响了第一段“强音”,也生动诠释了产业转移的新逻辑——从单纯的成本考量转向价值共创。
当前,在德阳经开区,总投资106亿元的中海信(德阳)创新产业城正在加速推进。这个千亩规模的产业新城,聚焦高端装备制造和电子信息两大领域,预计将引进超100家规上企业、实现年产值突破100亿元,成为撬动川北地区经济发展的新支点。
在新时代区域协调发展的大“棋局”上,深圳与德阳尝试探索一种新的协作模式——从产业转移承接升级为创新要素融合。
德阳市经济合作局副局长冯旭梅这样诠释这一探索思路:在产业发展层面,为“中国装备科技城”建设注入大湾区创新动能;在区域经济层面,通过“市场+资源”的互补模式,将德阳的职教优势、文旅资源、营商环境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