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26 09:42:00
升学宝
深夜11点多,李琼确认女儿已经熟睡,丈夫鼾声渐起。她终于可以戴上耳机,点开那个专属的微博超话——这是她一天中仅存的“自我时间”。
近几年,像李琼这样的“追星妈妈”正成为一群特殊群体。白天,她们是雷厉风行的职场人和事无巨细的育儿主力,深夜,她们在屈指可数的“自由时间”中,通过偶像的笑容获得情绪疗愈。
当下,一些中年女性面临职场瓶颈、育儿焦虑、自我价值感流失,追星成了她们的一种低成本的“情绪自救”。
五年级妈妈与“自律偶像”的
“深夜约会”
晚上11:15,李琼洗完澡,吹干头发后,轻手轻脚地进女儿房间,看看室温是否合适。小夜灯亮起,女儿的睡颜甜美而舒展。
她想起就在几个小时前,因为一道数学题的订正,和女儿再一次剑拔弩张。果然孩子睡着的时候最可爱!李琼感叹,拉上房门。
客厅沙发上,女儿的书包已经收拾妥当。她拉开拉链,确认所有书本、作业本已经装好。
丈夫的鼾声从卧室传来。她进入卧室,躺在床上,塞上两只耳塞,点开微博——这是她精心计算的“安全时刻”,既不会被孩子的突然醒来打断,也不会被丈夫调侃“又看小鲜肉”。
手机里,是偶像C的健身vlog。34岁的男人在健身房挥汗如雨。李琼不自觉地摸了摸自己在生娃后始终没消下去的肚子,又想起白天在家长群看到有妈妈晒的普拉提打卡照。她截图发给闺蜜:“我偶像拍戏到凌晨,还能坚持每天撸铁。我每天下班烧完饭辅导作业做家务后只想躺平!”
李琼喜欢上偶像C,始于一场“意外”。有一天,她偶然看到一部电视剧,被剧情和男主角的颜值吸引。“入坑很容易,而且越了解C,越发现他的全能和美好!不仅颜值高,而且在工作上非常拼,又非常自律。”
现在,她的手机相册分成两个世界。“一个世界”是琐碎的现实,女儿的照片、女儿班级群截图、作业拍照、食谱备忘等等,另“一个世界”则是偶像的舞台动图、剧照截图、日常街拍等,提供情绪价值。最特别的一张照片是上个月,她穿着“偶像同款”衬衫,背着双肩包和闺蜜出游。汗湿的刘海黏在额头上,她笑得仿佛回到大学时代。
“办公室00后小姑娘追星,会去接机、跑去各城市听演唱会,我哪有那个时间和精力?”李琼苦笑着展示她的“老阿姨粉专属应援”——
把偶像唱的歌作为开车专属BGM,循环播放;购买偶像代言的香水来“应援”;第一时间追偶像的新剧、买他封面的杂志、每天追他的动向。
“每天因为工作、娃的作业、家务累到崩溃,睡前全靠看他的笑容回血!这是我活下去的小确幸。”在李琼看来,“中年妇女”追星最奢侈的,不是花钱,而是能理直气壮地说“这一个小时完全属于我”。
“我知道偶像遥不可及,但那种‘心动的感觉’能提醒我:除了是妈妈,我还是我自己。”
追星与中年少女心
初中生妈妈的“偶像治愈法”
“他又演医生了!这白大褂,这禁欲系眼神——我没了!”深夜11点半,陈莉在闺蜜群里疯狂刷屏偶像Z的新剧截图,附带一串“啊啊啊”的尖叫表情。
这位43岁的初中生妈妈,晚饭后刚和儿子因为英语单词默写“大战三百回合”,这会却秒变“少女粉”,对着屏幕里的偶像Z捂心口:“这才是我的‘精神降压药’啊!”
陈莉的儿子小凯今年初一,正值叛逆期。“儿子回家经常甩一句‘烦死了’,作业拖拖拉拉,成绩像过山车。”陈莉吐槽,“上周末我看了看他的作文,发现他的字歪歪扭扭没有一个能看的。没忍住吼了他,他回嘴喊我‘暴躁女魔王’!”
但一到深夜,她的世界就切换了频道。检查完作业,忙完所有家务,陈莉掏出手机,戴上耳机,钻进书房,开启“偶像Z时间”。
她尤其痴迷Z饰演的医生角色:“看他拿手术刀的样子,比看我儿子拿作业本顺眼多了!”寒假里,她天天晚上刷Z的医疗剧,甚至学着剧里台词教育儿子:“你知道Z演的天才医生怎么说吗?‘一直不要放弃,直到最后’——你做数学压轴题也一样!”
儿子翻着白眼说“妈你魔怔了”时,不会知道这些追星时刻对陈莉多么重要。“就像给自己充电,电量满格才能继续当‘超人妈妈’。”
陈莉的追星日常充满“妈系粉”的独特画风。因为偶像Z演过两次医生,她补课了“心包穿刺”“肝肾移植”等医学专业知识,还得意地和儿子炫耀:“你妈现在知道‘烧伤分级’了,比你背小古文快吧?”
她还和儿子分享偶像Z演技的进步史,如何从刚出道时的“面瘫”成为现在备受认可的“演技派”,其中付出的持之以恒的汗水与思考。
闺蜜们笑称她是“追星界在逃少女”。陈莉笑:“在单位是打工人,在家是小凯他妈,只有追星时我才感觉——哇,原来我还会心跳加速!”
在陈莉看来,适度追星能缓解焦虑,帮助自己稳定情绪,有利于亲子关系。
记者手记:当妈妈们开始“追星续命”
在这个要求妈妈们“全年无休、全能无敌”的时代,“追星”成了中年女性最接地气的“情绪急救包”。
有妈妈说,自己追的哪里是什么小鲜肉,分明是那个被生活藏起来的自己——那个还会为舞台尖叫、为剧情流泪、为一首歌心动的灵魂。
妈妈们连追星都带着“妈味”。她们能把偶像语录变成教育素材,甚至发明出“厨房追星法”,炒菜看直拍,炖汤刷超话。这不是什么疯狂行为,而是被生活训练出的“时间管理大师”必备技能。
但是,为什么非要靠追星才能喘口气呢?
当社会一边喊着“为母则刚”,一边把妈妈的疲惫当矫情时,追星反而成了最安全的情感树洞。在这里,没人嫌弃你对着屏幕傻笑,没人追问“孩子作业检查了吗”,更没人说“都当妈了还追星”。
一位表示“在偶像面前才能做自己”的妈妈,道出了一个扎心真相,当妈后,连快乐都要找个正当理由。女性要平衡事业家庭,但那个爱看演唱会、会为小说流泪、有自己爱好的女孩,是不是也被平衡掉了?
或许我们该重新定义“好妈妈”的标准——一个会为自己留出快乐空间的妈妈,比一个永远“完美无缺”的妈妈更真实、更健康。毕竟,当妈妈们能在追星时找回那个会心动的自己,她们反而能以更饱满的状态回归家庭和生活。这不是逃避,而是一种更智慧的自我滋养。
潮新闻记者 金丹丹
编辑:朱张津
监制:沈蒙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