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6 20:46:00
作为地处沪杭两大都市之间的“鱼米之乡”,浙江嘉兴有望在2025年因一座现代化机场的建成投运迎来高光时刻。
今年的浙江省政府工作报告直接点名:2025年浙江省将建强开放枢纽,推进民航强省建设,建成辐射全球的嘉兴航空物流机场。
按照规划,作为浙江省实施世界一流强港和交通强省“十大标志性工程”之一,嘉兴机场项目是总用地7781亩,总投资306亿元,其中四大工程约152亿元,是长三角首个专业性国际货运枢纽,预计2025年建成投入运行。
4月2日,今年以来浙江省第一场高规格跨境电商活动也将聚光灯对准了嘉兴。在嘉兴启动的2025浙江省跨境电商服务季活动启动仪式暨嘉兴跨境电商资源对接会上,浙江省商务厅党组书记周向军提出,跨境电商是经济增长的新引擎、企业发展的新机遇、国际贸易的新蓝海。当前,浙江省正在打造“服务最优、成本最低、效率最高”的发展新环境。
在全球不确定性加剧的背景下,明确以“货运枢纽”为核心的这座机场,有了愈加凸显的战略价值与现实意义,也成为了那些在传统产业中寻找新动能的周边小镇所期待的“起飞”燃料。
差异化“起飞”
作为中国最大的城市群,长三角可谓是国内机场建设最为密集的区域之一,逾八成城市拥有自己的大型机场,其中心区域更是突出——浦东、虹桥、萧山、宁波等大型机场,就在百公里半径范围。
就是在这样机场尤为密集、竞争极其激烈的中心区域,嘉兴还要再打造一座辐射全球的机场,差异化无疑是“后来者”得以存活甚至后来居上的唯一路径。
“建成后的嘉兴机场在2035年的货运量规模将会排在长三角第二,仅次于上海浦东机场。”嘉兴临空经济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对第一财经表示,“浙江省内有杭州萧山机场、宁波栎社国际机场,临近的上海又有浦东和虹桥两大机场,还有无锡的硕放机场,因此嘉兴重点考虑错位发展方向,并对标构建全国第二个专业航空货运枢纽机场”。
面对跨境电商等快速发展的领域,专业化货运机场的需求日益凸显。作为全国发展跨境电商的前沿省份,浙江明确提出打造高能级跨境电商国际枢纽省,力争到2027年实现跨境电商出口规模较2024年翻一番,到2030年再翻一番。
公开数据显示,2023年,浙江航空货邮吞吐量达109万吨,居全国第4位,其中杭州机场国际货运量达17万吨,同比增长22%,增速居全国前十大机场首位。然而,从国际航空货运量来看,2023年浙江国际航空货运需求量约125万吨,而通过浙江口岸外运的仅27万吨。也就是说,近五分之四的国际航空货运需求发生了外流。除了流向上海,大量浙江制造还流向了粤港深地区。
基于对这些事实的认识,嘉兴机场明确了“以货为主、客货并举”的发展方向,专注于航空物流领域的发展,以填补长三角区域内专业性货运枢纽的空白。
在落地规划中,目标打造“全国第二个专业航空货运枢纽机场”的嘉兴机场,最接近的对标自然是“全国首个”。
2014年,顺丰集团筹建的货运机场选定在鄂州建设,鄂州民用机场项目启动。历经10年的建设,作为全国乃至亚洲首座专业货运枢纽机场,鄂州花湖机场航空口岸获国务院批复同意对外开放。2025年3月,更名后的“湖北鄂州花湖国际机场”在获批对外开放一周年之际实现了跨越,累计开通国际货运航线38条,单日国际货运航班量突破50架次大关,创下新的峰值。
按照规划,嘉兴机场项目包括主体工程、货运工程、配套工程和圆通航空物流项目工程。圆通将这一项目命名为“东方天地港”,致力于打造成为集航空货运、转运中心、仓储、保税、清关、口岸服务、飞机维修及国际商品展示贸易中心于一身的综合服务型现代空港物流园区。
图为东方天地港 缪琦/摄
目前,东方天地港现场还处于大型施工中,但其多式联运中心已经提前半年完成了交付。
“整个项目的进展都是提前的,超出了预期。”圆通航空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总经办主任何耀琦对第一财经表示,本来多式联运中心计划于今年6月交付、年底运营,但按当前的进度提前了足足半年,这也意味着开业运营的时间也将大幅提前。整个项目主体也将于今年6月建设完成。
面对全球经贸局势的变化和“一带一路”的持续推进,何耀琦透露,圆通集团当前大部分国际运力投放在“一带一路”市场,希望跟着“一带一路”与中企“出海”趋势以及跨境电商的发展加快“走出去”。
除了承接住浙江与上海溢出的货运需求,嘉兴机场本身的吸引力何在?
何耀琦认为,作为中国第二个、长三角第一个以货运为主的机场,嘉兴机场不仅在成本上相较周边更有优势,在效率上也将因为航空货运、转运中心、仓储、保税、清关等各环节高度集聚在一起的特点具备优势。由于以货运为定位的嘉兴机场会优先保障货运需求,海关也会在枢纽内设立相应的监管场所,完善的口岸也能接受大部分品类的通行。
与此同时,依靠长三角成熟完善的产业带优势,这座货运机场也同样掌握着货源优势。随着长三角一体化的推进,交通基建的愈加完善,还将给嘉兴带来空铁海路一体化转运的明显优势。
传统工业小镇“起势”
在更多货物坐等嘉兴机场“起飞”的同时,周边的传统工业小镇也在主动转型中随之“起势”。
嘉兴现代物流园隶属于嘉兴秀洲区王店镇,该镇处于嘉兴机场核心区。凭借区位优势,这座“全国500强”工业小镇成为了伴随嘉兴临空经济发展最早也最直接的受益者之一。
空间是发展的载体,产业是关键驱动。作为核心区,王店镇一方面重点腾退低效用地,试图为重大项目落地提供充足的土地资源;另一方面努力推动传统制造迭代更新,提升产业辨识度。
作为第一批入驻嘉兴现代物流园的企业,被划入了嘉兴机场核心区的嘉兴顺丰运输有限公司的相关负责人告诉第一财经,他们正在开拓的增量,将更大程度依赖于进口。面对传统制造业务受经济下行冲击有所收缩的挑战,公司近年来利用嘉兴作为亚洲前五的水果生鲜集散地优势,结合国内直播电商的发展,打造了“嘉兴秀洲360水果生鲜销地仓”项目,“主播只要负责播,场地和后期所有运营都由我们提供”。3月的当季水果日均发货量实现2万~3万件。凭借“上仓下中转”等新模式,水果当天采购、当天售罄得以实现,不仅推动顺丰从内销、出口向进口市场延伸,也在供应链服务升级上迈出关键一步。
图为嘉兴顺风 缪琦/摄
顺丰在嘉兴获得的进口增量,是新形势下的主动突围。其背后也经历了当地装饰建材等传统业务受房地产周期重创的残酷现实。经过积极的调整与业务开拓,整体而言,嘉兴顺丰公司近年来保持着8%~10%的业务增长。为了扩大供应,他们正在向王店镇申请新一批的用地扩建。
目前,王店镇在原有传统产业的基础上,形成了绿色光伏、集成装饰、高端纺织、保温新材料“四轮驱动”的产业模式。基于嘉兴临空经济区王店先行区的发展思路,王店镇于2024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35.65亿元,规上工业总产值增速、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外贸出口增幅均列嘉兴秀洲区第一,同时限上批发业销售额、限上零售业销售额总量列乡镇第一,服务业增加值总量列秀洲区第一。
2025年,王店镇计划制定临空产业等4张招商图谱,瞄准临空高端智造产业,重点对接全球知名基金、咨询、平台机构,2025年计划完成10亿元以上备案项目4个以上,招引落地临空产业项目20个以上。
上述嘉兴顺丰负责人坦言,2025年他们所感受到的市场更加严峻,目前的业务进展低于目标预期。在加强进口业务布局的同时,他们期待“小镇因机场起飞”,希望嘉兴临空经济能够引入更多高质量、高科技的企业与产业,这也正是他们想要开拓的客群。而这需要时间,也需要耐心。
同样位于嘉兴机场核心区的洪合镇也是“近水楼台”的传统制造业重镇。
以毛衫为主要产业的洪合镇,每年有数亿件毛衫销往全球50多个国家和地区,交易额超15亿美元,产量位列全国前五。然而以小作坊起家的洪合毛衫常年只能依托义乌、广州等地的外贸公司把毛衫卖向全球。
3月中旬,嘉兴洪合毛衫商会负责人徐伟带着数十家当地企业远赴中东迪拜参加国际消费品博览会。这是嘉兴2025年的首场境外自办展。徐伟告诉第一财经,相较竞争激烈的传统制造产业,嘉兴临空经济的发展无疑是一片蓝海,也是当地加快产业转型的契机。受到疫情、关税及跨境电商等因素的影响,传统生产及贸易模式已难以适应新的形势,“以前洪合镇七八成的企业都能赚钱,现在七八成只能保本”。整个产业需要更好地谋划外贸和跨境电商。
因此,除了直接“走出去”自办展以开拓国际市场,洪合镇的毛衫产业也瞄准跨境电商,加快了转型。由镇政府联合相关国资公司、当地毛衫协会打造的跨境电商B2B平台“毛衫派”应运而生。自2024年3月底上线以来,该平台出口额累计超6400万美元。
“我们主要为当地的毛衫企业提供三类服务。”嘉兴“毛衫派”平台运营负责人顾宁录对第一财经表示,一是为生产型的企业提供出口、结汇等一系列外贸服务。二是带着企业抱团“走出去”,从而将经营和设计环节前移。洪合镇的多数生产制造企业缺少经营和设计能力,“出海”有利于他们直接捕捉市场需求和趋势,从而引导生产端的设计,“去年50多家企业跟着出海,今年计划带100家企业出去精准地推,拓展新兴市场”,同时还将引进更多外商对工厂进行实地走访。三是将销售阵地前移,包括在海外仓设立海外展示厅,比如现已在迪拜设立了洪合镇产业展示厅。
不仅是洪合镇,对外依存度高的整个嘉兴市,也在新局势下加码谋划跨境电商,借力嘉兴机场的起飞,带动全市、浙江乃至长三角地区的外贸发展。
作为嘉兴机场建设的主阵地,秀洲区今年的工作重点即以嘉兴机场建设为领空经济核心,坚持全域临空,实现临空经济市域化、核心区域城市化、产城人一体化。
根据已经绘制的“全景图”,嘉兴临空经济区将构建“1+3”开放型临空产业体系,围绕航空物流这一核心,重点打造跨境贸易、生产性服务、临空高端制造三大千亿级临空产业集群,力争2030年实现嘉兴临空经济区总产值2500亿元。目标包括:打造全球物流集货中心、全球供应链服务中心、全球进出口商品交易中心;建设新型跨境电商园,打造跨境电商新高地;打造航空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地;重点招引航天制造、光电智能、集成电路项目,打造临空产业新高地。
嘉兴还立下了“一年有提升、三年上台阶”的目标。其中的“一年”,即2025年嘉兴南湖机场建成起航并力争口岸开放,基本完成新一轮开发区(园区)整合提升,货物贸易进出口规模超5000亿元,实际使用外资26亿美元左右。“三年”指到2027年底,长三角高能级全面开放新高地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全球航空物流枢纽辐射带动力进一步增强,长三角一体化区域协作进一步深化,嘉兴开放指数位列浙江省第一方阵。
在徐伟看来,嘉兴货运机场的投运,叠加上海、杭州、宁波等国际枢纽以及中欧班列的发展,再利用保税区及相关政策优势引入更多物流服务,将让长三角地区的交通基建现代物流体系愈加完善,这样的物流基础放在全国也独具优势。更重要的还有机场周边的产业优势:上海海关数据显示,2024年长三角区域进出口总值占全国总值的36.5%,其中高端装备出口占全国同类商品出口的56.7%;机电产品出口占比达39.4%。
依托现代物流体系的完善和科技制造不断升级的竞争力,这才是产业转型可见的蓝海,也是区域经济靠机场起飞后保持住势能的路径。
纵观长三角,和坐等“飞机起飞”的嘉兴相比,更早布局临空经济的杭州在今年迎来了临空提能升级的第三年,2025年也被其视为临空高质量发展的扬势之年。目前,杭州临空示范区正在加快推进各类重点产业项目和基础配套建设。其中,作为落户临空的首个百亿级产业项目,杭州临空汽车电子制造基地项目成为示范区布局打造高端智能制造产业集群的关键一环。项目一期预计将于2026年建成投产。
长三角一体化建设与对外开放连通还在错位互补的统筹和一个个重要节点中不断提升,形成合力。
于2024年5月发布的《杭州临空经济示范区综合交通规划(征求意见稿)》提出,在区域层面,根据长三角一体化、大湾区、“杭甬双城记”等区域重大战略部署,打造长三角世界级机场群,强化杭州空港枢纽与上海、宁波枢纽互联互通,统筹协调萧山机场与嘉兴机场航空货运互补发展是新一轮交通发展的重要方向。
3月29日,满载112吨货物的B747全货机从宁波栎社国际机场启程飞往比利时列日,标志着该货运航线全面恢复运营。通过该航班进口的货物主要为设备、汽配等,出口以电商货为主,还有机械类、精密仪器、纺织类产品等传统贸易商品。再次开启的宁波与比利时“空中丝路”可一定程度缓解长三角地区高端制造业对欧出口的“舱位短缺”压力。
3月下旬,浙江省自然资源厅发布《新建上海至乍浦至杭州高速铁路(浙江段)选址公示》。至此,沪乍杭高铁全线走向方案基本稳定,未来将出现“萧山、虹桥、浦东三机场直连”的新格局。
在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启动建设4周年之际,长三角城际载客航线网络化、多航线运行实现了首飞突破——两架直升机分别在上海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起飞,分别飞往苏州太仓港和浙江嘉兴平湖。自此“1小时经济圈”从地面延伸至天际,人与货的加快流动之上,这些创新实践也在重塑着长三角的时空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