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雀文章网 手机版
首页 > 实时讯息 >

红砖情深,雕刻乡愁!他用砖雕艺术,讲述闽南故事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12 16:06:00    

N海都全媒体记者 田米 文/图

闽南砖雕,闽南文化的瑰宝,以红砖为载体,匠人巧手雕琢,图案细腻生动,富含地方特色与深厚文化底蕴。它不仅展现了闽南人的工艺智慧,更是闽南文化的一张独特名片。

在南安市石井镇石井村,红砖不仅仅是构筑家园的基石,更是砖雕艺术家郑培南心中那份挥之不去的乡愁。出生于1982年的郑培南,一次偶然的机会,在屋后捡起一块红砖。当手握红砖,轻轻摩挲,那份久违的触感瞬间触动了他的艺术神经。“印象泉州”,这几个字如同磁石一般,紧紧吸引着他的心魄,让他无法释怀。他决定,用这块红砖镌刻出他对泉州那份深沉而炽热的眷恋。于是,郑培南踏上了他的砖雕艺术探索征程。

郑培南用砖雕讲述闽南故事

砖雕寄情 唤起古厝旧日记忆

首个作品《网寮古厝》,便是他对乡愁的深情诉说。他倾注了一个星期的时间,手工雕琢出古厝的每一个细微之处,将那份对故乡的思念和记忆,都融入了这块承载着岁月痕迹的红砖之中。作品在朋友圈一经发布,便引发了无数小伙伴的共鸣,大家想起了在古厝捉迷藏、老鹰捉小鸡等童年时光,那些曾经与古厝相伴的日子,仿佛都被这块红砖一一唤醒。

郑培南的砖雕作品,不仅仅是对古厝场景的再现,更是他内心情感的真实流露。至今他仍清晰记得,16岁那年夏天,他坐在古厝门口喝水,一位身穿西装的老者拄着拐杖,深情地抚摸着那堵红砖墙,喃喃自语:“还是这堵墙,还是这块砖。”对面走来的一个老者,穿西装的老者叫出了对方的名字:“哥哥回来了。”这一幕,一直深深地印在他的脑海里,成为他创作砖雕不绝的灵感源泉。

作品承载着他对闽南文化的热爱

2021年,郑培南带着他的作品《守望》参加了比赛,一举夺得了金奖的桂冠。2023年,他的作品《古厝纳福》又荣获了第十二届福建省工艺美术精品“争艳杯”大赛的铜奖。这些荣誉,不仅是对他砖雕技艺的高度认可,更是对他那份闽南文化深厚情感的肯定。

获奖作品《古厝纳福》

匠心传承 红砖刻出故乡眷恋

郑培南的砖雕作品,早已超越了摆件和茶盘的范畴,他更希望它们能够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成为传递世遗文化的生动载体。他接下来的计划,是将砖雕艺术巧妙地融入民宿、会所等空间设计,让更多的人在欣赏美的同时,也能深切感受到闽南文化的独特韵味和魅力。

对于郑培南而言,创作就像是一次心灵的归乡之旅。他常常实地采风,深入小巷子,探寻那份来自故乡的亲切和温暖。每次回家,他都会到古厝的海边,捡几块被海水冲刷成各种小块的红砖,仔细端详,从中汲取创作的灵感和力量。

郑培南顺手从茶桌上拿起一个小摆件,小小的海狮非常精美,还有风狮爷、滴水兽等等,这些都是他每次回去从海边捡来的小红砖块,用巧手幻化出的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郑培南对海都记者说,每次回老家都让他的内心充满了满足和喜悦。每一块红砖,都承载着他对闽南文化的热爱和传承之责。他用砖雕艺术讲述着闽南的故事,让更多的人了解并爱上这份独特的文化瑰宝。

砖雕风狮爷

郑培南的砖雕艺术探索征程,是一场对乡愁的深情追寻,也是对文化的传承与弘扬。他用红砖雕刻出了一份对故乡的深深眷恋,也用砖雕艺术向世界展示了闽南文化的独特魅力和深厚底蕴。

人物名片:郑培南,1982年生,泉州南安人,泉州市工艺美术名艺人,洛江区砖雕非遗传承人,泉州市高层次人才,作品多次获省市级奖项,并被闽台缘博物馆、泉州市博物馆等收藏。现为福建省工艺美术学会民间工艺专委会理事、泉州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

编辑:林威

顶 ↑ 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