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3-31 20:36:00
在凝聚着无数血泪与荣耀的抗战岁月,众多战役如同一座座不朽的丰碑,矗立在历史的长河之中。【重温经典战役】栏目,回顾抗战史上的著名战役,带领公众重回烽火战场,铭记那段不容忘却的历史,唤起心底炽热的爱国情怀。
又到了3月,万物生长,人间向荣,处处洋溢着和谐与美好。然而81年前的春天,一场以夺取车桥为主要目标的抗日作战在3月5日凌晨打响,6日早晨结束,这场战役短促、凶猛,宛若虎口拔牙。此役胜利,打通了苏中与苏北、淮南、淮北地区的战略联系,实现了苏中抗战形势的根本好转,揭开华中敌后战场局部反攻的序幕。
仅25分钟 我军突破围墙攻入镇内
1944年春,侵华日军为打通中国大陆交通线,陆续从华中地区抽调部队南下参加作战。驻苏中、苏北地区的日军为弥补兵力不足,遂收缩防区,强化伪军,并加强对沿海地区的控制。
新四军第1师师长兼苏中军区司令员粟裕,遵照中共中央关于集中力量打击日伪军、巩固与扩大抗日根据地的指示,为改善苏中地区的斗争局面,沟通苏中与苏北、淮南、淮北地区的战略联系,并为整风、整训工作创造比较安定的环境,决定在3月上旬发起以夺取车桥为主要目标的攻势作战。
车桥镇居淮安县城、泾口、泾河、曹甸镇之间,位于我苏北、苏中、淮南三块根据地的交界处,这里水陆交通便利、市场繁荣,是重要的战略机动枢纽地区。同时,车桥又是敌军第65师与第64师的接合部,较为孤立突出,守敌为日军一个小队和伪军一个大队。
粟裕随即主持召开会议,商讨具体作战方案,决定集中第1师兼苏中军区5个多团的兵力,由副师长兼副司令员叶飞担任前线指挥,采取攻点打援战法,夺取车桥及其周围地区。以第7团并配属师炮兵大队,担任主攻车桥的任务;以第1团、第3军分区特务营和泰州独立团1个营,担任淮阴、淮安方向的打援任务;以第52团及江都、高邮独立团各1个营,担任曹甸、宝应方向警戒;另以师教导团第1营及第4军分区特务团2个营组成预备队。此外,第3师兼苏北军区部队在淮安县东北顺河集、凤谷村一线积极活动,保障攻击车桥部队的北面安全。
3月5日凌晨,战斗打响。我军避开外围据点,采取远程奔袭方法,利用夜暗掩护,从日伪军外围据点之间直插车桥,以隐蔽迅猛动作,从南北两个方向同时发起猛烈进攻,直取车桥两翼。突击队员们越过外壕、架起云梯、攀上围墙,展开攻击。仅25分钟,我军便次第突破土围墙,攻入镇内。
我军“以雄厚兵力”打了一个“大歼灭战”
在炮兵大队火力支援和掩护下,我军采取分散突击、各个击破的战术,逐个攻克敌碉堡,消灭敌火力点。我军突然攻击,使敌完全被动。经过激烈战斗,当天中午全歼镇内一个伪军大队,并将日军压缩在核心工事内。下午,我军接着对日军驻守的土圩及碉堡开展攻击,日军一个小队大部被歼,残敌固守挣扎。
与此同时,新四军强攻车桥,出敌意外,使淮阴、淮安、涟水等地日军极为震惊,增援车桥。车桥的打援战斗打响。下午,当第一批援敌赶到我伏击阵地时,我军猛烈开火,迎头痛击。敌死伤惨重,锐气大挫,被迫退守韩庄。接着,第二、第三批援敌,先后进入韩庄,与第一批残敌会合。我军采取正面打击和侧后方突击相结合的方法,再给援敌以沉痛打击,与敌白刃肉搏,歼其大部,敌残部慌忙逃窜。其间,日伪军200余人乘夜暗绕从右翼芦苇荡偷涉迂回,企图继续增援车桥。我军发觉后予以歼灭。6日晨,战役胜利结束。
车桥战役战斗图
车桥战役共歼灭日军460余人、伪军480余人,俘虏中尉以下日军24人。值得一提的是,这场战役还俘虏了日军独立步兵第60大队的三泽金夫大佐,创下了14年抗战中中国军队通过地面作战活捉日军军官最高军衔的纪录。
粟裕(左二)在指挥车桥战役
车桥战役胜利后,新华社报道了“苏北新四军大捷,收复车桥”的消息,赞扬我军“以雄厚兵力”打了一个“大歼灭战”。捷报传到了延安,八路军总部发布公告:“车桥战役,在抗日战争史上,是1944年之前我军一次战役中俘敌最多的一次。”在车桥战役重大胜利的鼓舞下,我军各部相继对敌发起攻势,不断出击,捷报频传。
在战术运用上,车桥战役打出了攻坚与打援并举的组合拳,成为游击战与运动战紧密结合的典范。战前,新四军以绝对优势兵力进行长途越点奔袭,辅以破袭战,出敌不意,击敌要害。战斗中,新四军以强攻和阻击为主,辅以偷袭,正面以分散的战斗小分队灵活运用包围迂回、各个击破的战术,逐个攻克敌碉堡。
在车桥战役中,一团排长陈永兴、倪吉寿,七团战斗英雄一班长朱长明、巢东生,战斗模范一排长姜连宝、班长王其、孙金良,战士沈石铭等53位同志英勇牺牲。另有185位同志光荣负伤。日人反战同盟苏中支部松野觉同志参加火线喊话,英勇牺牲。他们用鲜血谱写的可歌可泣的英雄史诗,将永远铭记在人民的心中。
人物链接:
“青年军事家”粟裕
粟裕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开国大将,卓越的军事家。粟裕参加了南昌起义和湘南起义、井冈山斗争、转战赣南闽西的军事行动和中央苏区的四次反“围剿”,被朱德赞誉为“青年军事家”。粟裕曾任中国工农红军连长、营长、团长、师长、军参谋长、军团参谋长等职。
抗日战争期间,粟裕多次率军抗击日军的进攻,解放战争时期,粟裕指挥了苏中战役、第二次涟水阻击战和著名的孟良崮战役。
1948 年11月6日,粟裕在淮海战役中,指挥华东野战军歼灭敌人44 万人。1949年4月,粟裕率第三野战军发起了渡江战役,解放了南京。接着,粟裕指挥部队继续发起福州战役、厦门战役,取得胜利。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粟裕曾担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军事科学院第一政治委员、中央军委常委等职,为军队现代化、正规化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
“敢”字当头的叶飞上将
叶飞是抗日战争时期华侨出身的著名指挥员,他是唯一出生在国外、从红砖古厝里走出来的开国上将;他经历过多次具有重大意义的军事战役;他胸怀坦荡,严于律己,艰苦朴素,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
一生征战几十年,叶飞声名鹊起于抗日战场。结束了车桥战役以后,1945年1月,任中共苏中区党委书记、新四军第一师师长、苏中军区司令员。4月,率部抵苏浙边地区,任苏浙军区副司令员,参与领导建立苏浙皖敌后新区。
战场上,叶飞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关键时刻敢于负责,也由此更加受官兵敬重和信任,并被誉为“敢于负责的首长”。
转载来源:解放军报、央视新闻等
来源:北京号
作者: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