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21 15:45:00
本报讯 为充分展示海南咖啡的独特魅力,2025年海南咖啡消费月活动于4月12日至5月12日在澄迈县福山咖啡文化风情镇举办。活动以“啡翔自贸港咖香链全球”为主题,旨在打造一场“产业+文化+消费”的咖啡盛宴。
在日前于当地举办的新闻发布会上,海南省农业农村厅党组成员、副厅长马育红介绍,本次消费月以“咖”为媒,通过“展、赛、会、学、游”联动,构建“咖啡主题市集+产业推介+赛事”的立体体验网,依托澄迈福山咖啡文化风情镇4A级景区的品牌影响力,以及咖啡产业推介会、咖啡生豆大赛、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福山咖啡馆开馆仪式以及文化体验等多元化活动,创造咖啡文化新表达,布局咖啡产业新赛道,孵化咖啡业态新模式,为推动海南咖啡产业发展跨上新台阶注入新活力。
马育红介绍,海南是国内最早种植咖啡的地区之一。海南与咖啡的情缘已跨越百年,并创造了多个“第一”:建立第一家咖啡厂,生产出第一包咖啡;组建我国第一个咖啡专业研究机构;自主选育第一个咖啡良种;引进国内第一条速溶咖啡生产线……如今,在海南大街小巷喝“歌碧欧”已蔚然成风。海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咖啡产业,启动了咖啡全产业链培育发展3年行动,采取了一系列支持咖啡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培育了10个适合海南种植的优良咖啡品种及10家咖啡主题的省级共享农庄;创建1个国家级咖啡产业强镇,1个省级咖啡产业集群和2个咖啡特色产业小镇;建立了咖啡竞拍交易中心和咖啡交易运营中心;引进正大集团和大咖国际等头部企业,全省咖啡加工产能超3万吨。澄迈“福山咖啡”、万宁“兴隆咖啡”等咖啡品牌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兴隆咖啡”入选中国首批100个受欧盟保护地理标志产品。
澄迈县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局长王姑介绍,消费月将海南咖啡产业与文化旅游深度融合,为国内外消费者和行业人士带来一场多元、创新、沉浸的国际咖啡盛宴。此次咖啡消费月时间衔接第五届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借势其高规格、国际化的热度延续期,以“咖啡+农文旅体商”为核心,精心策划了CCT品鉴师大赛、海南咖啡生豆大赛等一系列专业赛事,并配套咖啡专题招商推介活动,进一步提升海南咖啡的消费热度和国际影响力。活动设置“展、赛、会、学、游”五大板块,搭建“全域引流—主场引爆—产业深耕”三阶递进模式,让参与者既能参观各类主题市集,还能欣赏咖啡器具、文创产品,尽享海南咖啡产业的魅力和发展成就。活动将构建“咖啡主题市集+产业推介+赛事”的立体体验网,推出咖啡文化广场夜间市集、咖啡研学基地深度体验等系列沉浸式消费体验活动,诚邀游客亲身体验从种植到品鉴的咖啡全产业链魅力,打造年轻化、潮流化的文旅消费新地标。
澄迈县委常委、县人民政府副县长林瑞文介绍,作为海南咖啡产业的重要区域,澄迈着眼未来,制定了全面的发展规划,主要锚定“建设一个产业强镇,完善一个优势产业”两个“一”的目标。
建设一个产业强镇。一方面是作为建设主体的福山镇,今年3月底已成功立项为国家级农业产业(咖啡)产业强镇,将通过打造咖啡豆产业旅游链,建设集咖啡种植、加工、生产及产品展示、体验和研学培训为一体的多元化咖啡庄园,实现“咖啡+旅游+休闲+N”的融合发展。另一方面是作为建设支点的澄迈福山咖啡文化风情镇,已获评国家4A级旅游景区,将继续聚焦突出澄迈咖啡文化特色,通过硬件升级、业态创新、产业融合三大战略,丰富游客游玩体验,实现从地方消费园区向国家级文旅目的地的华丽转身,聚力将福山镇整体打造成“海之南农文旅融合发展第一镇”。
完善一个优势产业。主要包括“一中心三聚焦两增长”。“一中心”是打造咖啡国际贸易集散中心,借助老城科技新城和马村港优势及冷链物流基础,提升咖啡贸易水平。“三聚焦”囊括了生产、加工、销售3个环节。生产端聚焦提升种植规模,到2026年底,咖啡标准化种植面积扩大1180亩,建立一个咖啡种业种源种质示范基地,咖啡产业全产业链产值增加2.51亿元;加工端聚焦提升生产标准,依托相关政策规划,布局咖啡精深加工生产线,到2026年底,引入1条咖啡现代化加工生产线和1条咖啡生豆处理生产线,提升2个咖啡加工基地,新建1个咖啡加工厂;销售端聚焦壮大经营主体,培育一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到2026年底,新增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5家。最终实现产业增值、农民增收“两增长”目标,即通过建立产业链、创新链、组织链、资金链、安全链等一体化的经营主体融合发展新机制,推动全产业链价值提升约36.5%以上;通过建立咖农与企业、合作社、村集体公司“保底+分红”的利益联结机制,实现镇域内主导产业从业农民人数新增3200人以上,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0.5万元以上。
(罗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