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12 22:00:00
每年6月,一对对黑颈鹤在那曲市申扎县海拔约4700米的湿地里孕育下一代。破壳不久的小黑颈鹤,披着金黄色的绒毛,紧紧跟在父母身边,学着觅食……
根据自治区第二次陆生野生动物资源调查显示,西藏共有陆生脊椎动物1072种,其中,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246种、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68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178种。依法保护机制逐步建立、完善野生动物保护管理体系、颁布实施地方自然资源保护法律法规、加大宣传力度、加强保护体系基础设施投资建设等,近年来,得益于西藏持续加大野生动物保护力度,绝大多数保护物种种群数量恢复性增长明显。
基层管护队伍不断壮大
一辆摩托车、一架望远镜、一个干粮袋、一册记录本——在超过2.5万平方公里的那曲市申扎县境内,野生动物保护“老兵”次成塔青和同伴们每天都要在野生动物生活区进行巡护。
申扎县位于色林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域。这里拥有的广袤草原和众多湖泊湿地,不仅是黑颈鹤的天堂、藏羚羊的故乡,更是雪豹、水獭等众多国家级保护动物栖息繁衍的家园。
对于申扎县的野生动物保护员来说,每年最繁忙的两个时间点是5至6月和12月。“5月是黑颈鹤生蛋孵化的季节,6月是藏羚羊产仔的季节,我们要加大巡护力度,让它们顺利繁殖。”次成塔青说,“12月是藏羚羊交配季,公羊之间因打斗争夺交配权而受伤是常有的事,我们主要对受伤的藏羚羊及时进行救助。”
每一次从野外救回来的动物,野生动物保护员都会轻捋它们的皮毛,安抚它们的情绪,待它们稳定下来后,再进行喂食、上药、包扎……
和次成塔青一样的野生动物保护员在西藏还有很多。目前,全区共设立各类管护站300余个,配备管护员2000余人、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员1.6万余人、湿地监管员近3.9万人。
同时,大力推进以国家公园为主体、自然保护区为基础、各类自然公园为补充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目前,西藏已建立自然保护区47处、国家湿地公园22处、国家森林公园9处、风景名胜区16处、国家地质公园3处,全区1/3以上国土面积成为保护地、禁止开发区,80%以上的珍稀濒危野生动物物种、分布区、栖息地和典型生态系统得到有效保护。
健全野生动物肇事补偿机制
随着野生动物保护力度的不断加大,野生动物数量不断增多,野生动物肇事的案例也逐渐增多。
在藏北草原,牧民生活的地区也是野生动物的家园。对于牧民来说,每一个野生动物,都是这片草原上的一员。强巴旦增是藏北草原上的一名野生动物保护员。2023年的一天夜里,一户村民的牛羊遭到野狼袭击,除了一头小牛被吃掉外,还有一只羊受伤。
“为了弥补牧民损失,政府建立了补偿机制。作为野生动物保护员,我需要查明并记录下牲畜伤亡的情况和数量,政府会按相关规定给予补偿。”强巴旦增告诉记者。
据了解,按照《西藏自治区陆生野生动物造成公民人身伤害或者财产损失补偿办法》的规定,西藏按照自治区、市、县6∶3∶1的比例筹集资金用于野生动物肇事补偿。“十四五”以来,全区共兑付野生动物肇事损失补偿资金4.76亿元。
自治区林草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说,区林草局着力促进野生动物肇事由事后补偿向事前防灾防损转变,积极开展野生动物肇事主动防控工作,逐步增强基层群众的野生动物保护意识和风险防范意识。
协同联动严打非法交易行为
2023年至2024年,山南市贡嘎县人民检察院办理了巴某涉嫌危害珍贵、濒危野生动物一案。经调查,巴某非法捕猎、杀害的野生动物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马麝。
巴某的行为严重破坏了野生动物资源,损害了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2023年12月,贡嘎县人民检察院依法提起诉讼,诉请判令巴某赔偿野生动物资源损失费人民币3万元,并向社会公众赔礼道歉。
巴某被追究刑事责任的同时,也承担了民事赔偿责任,体现了司法保护生态环境公共利益的功能,对于全面禁止和惩治非法野生动物交易,引导社会公众树立自觉保护野生动物及其栖息地意识,维护国家生物安全和生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2020年,自治区林业和草原局、农业农村厅牵头,联合区高法、公安厅等部门,成立自治区部门间野生动物保护协调工作组,共同打击野生动物违法行为。同时,西藏每年还会组织开展“清风行动”“网盾行动”等专项行动。2023年以来,全区共出动执法车辆5871车次、执法人员16455人次,累计监督检查野生动物栖息地3148处、人工繁育场所17处、经营利用场所8850处、寄递网点426处、交通运输站点180处、口岸和沿海沿边地区18处,检查货运车辆3000余次;查办涉野生动植物案件32起,打击处理违法犯罪人员67人。
“下一步,我们将加大野生动物保护执法力度,继续强化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防控工作,推动建立野生动物疫源疫病主动预警机制等,继续大力保护好野生动物,让人与动物和谐共生。”自治区林业和草原局野生动植物和湿地资源管理处相关负责人表示。
编辑:束孟卿
来源:西藏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