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雀文章网 手机版
首页 > 实时讯息 >

经济大省山东如何扛起消费大旗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26 03:16:00    

本报记者 颜世龙 济南 青岛 潍坊报道

80后的山东某市体制内老李(化名)最近刚刚换了一辆新能源国产汽车,叠加政府给予的2万元的报废补贴,新车全款落地总共消费约18万元。而这笔钱最终的买单者并不是他自己,而是其已退休的父母,如果照老李夫妻两口子的收入是连想都不敢想。因为是多孩家庭,两口子合计一万三四的月薪收入,吃饭、就医、教育、房贷、日常开销等各项家庭刚性支出,让他们几乎成为月光一族。

山东,作为全国经济总量排名第三的省份(2024年地区生产总值98565.8亿元),尤其是作为北方唯一的经济大省,老李一家的“收与支”成为山东,乃至北方当前居民消费的缩影。不过,老李是幸运的,毕竟本乡本土,还有来自父母的“接济”,而很多独自打拼的年轻人,则处于“暂缓消费”和“不敢消费”的窘境,更有甚者是不得不靠信用卡、网贷等借新还旧式“消费”。

《中国经营报》记者注意到,近期,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指出,要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要通过增收、减负等来提振消费。而此举也被外界视为在当前外部环境愈发恶劣的情况下,通过扩大内需、提振消费来稳固和提升中国经济发展的有力手段。

作为经济大省的山东,又当如何在消费上挑起大梁?

有没有钱消费?

“我这个苹果14已经用了好几年了,一直想换,但还是忍住了。我老婆用的是苹果12,也很多年了,她还说等我换新手机了,她用我现在的苹果14。”山东的一家小工厂老板刘先生向记者谈起了他们家的消费情况,虽然当前对于电子产品有相关补贴,但他仍然决定“暂缓消费”,一方面是因为企业市场前景不容乐观,另一方面是家庭支出压力较大。

他向记者算了一笔账,他有三个孩子,其中老大已经上小学了,教育方面不太用花钱,而老二、老三光幼儿园就要每月3000元,其中还为女儿老三额外报了舞蹈班,每学期3000元;因为老二、老三年龄还小,平均每月生一次感冒发烧的小病也要三四百元;每个孩子每天的零花钱基本也要在50元左右(多是出自父母);自己每月抽烟700元,其他花销合计1000元左右;而她媳妇每月买零食、衣服也得一两千元;全家5口人日常吃饭也要3000元左右;外加各种水电网费、日常人情往来,几乎一个月纯支出就要至少1万元左右。

“虽然有个小工厂,公司这几年基本也没怎么赚到钱。虽然前几年确实攒下一点钱,现在也没有刻意缩减开支,但确实也不太敢消费,毕竟还要考虑到以后家里父母生病,孩子上学等问题。”刘先生说。

相较刘先生,张先生一家虽然只有一个孩子,但日常开支也不小。他向记者介绍说,现在一家三口只有他自己有工作,每月全家吃饭,孩子尿不湿、奶粉等基本在3000多元,还有2000元左右的房贷以及此前通过网贷、信用卡等拆借的利息2000元左右,还有社交、人情往来1000元左右,基本每月固定支出在八九千元左右。

“刚生孩子前几个月,基本每月支出在3万元左右。”张先生说,而那时的主要支出是月嫂、妻子营养品、孩子生病、打疫苗等。“因为前几年是做外贸生意,所以收入还可以,之所以敢花钱是因为有一个较好的预期在,所以刚生孩子那会儿也就不太在乎,可是今年市场行情不好,再加上国外贸易战、关税战等影响,收入方面大不如前,所以导致现在只能靠信用卡、网贷来拆借。”

山东人到底有没有钱?

记者从山东省统计局了解到,根据2022—2024年《山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以下简称《公报》)显示,3年间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21240.6亿元、23510.1亿元、22920.8亿元。其中,各年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为146076.0亿元、159927.0亿元、173826.6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2.0%、9.5%、8.7%,呈现下滑趋势;而2023、2024年2年间,境内住户存款余额为97230亿元、108435.7亿元,分别比上年末增长7.3%和11.5%,呈现增长趋势。

而三年间,山东各年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为123994.8亿元、138667.3亿元、151134.7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1.7%、11.7%、9.0%,呈下降趋势;其中2023年、2024年境内住户贷款年末余额分别为46134亿元和47910.3亿元,分别比上年末增长7.3%和3.9%,呈现下降趋势。

这意味着山东人在降低负债而增加储蓄。如按上述2024年《公报》粗算,山东常住人口有10080.17万人,境内住户存款余额为108435.7亿元计算,这意味着山东平均每人约有10.76万元存款。而同期经济总量全国第二的江苏省住户存款118414.6亿元,全省常住人口8526万人,其人均存款达13.89 万元;同期,经济总量全国第四的浙江省住户存款为107787亿元,常住人口为6670万人,其人均存款为16.16万元。

而在人均可支配收入方面,山东3年间分别为37560元、39890元、42077元,分别比上年增长5.2%、6.2%、5.5%。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分别为22640元、24293元、25645元,分别下降0.8%、增长7.3%、增长5.6%。。

记者注意到,2024年,江苏省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55415元,同比增长5.2%,高于山东同期13338元;而同期浙江人均可支配收入为67013元,同比增长5.0%,高于山东24936元。

为什么不敢消费?

除了刚性支出外,山东人不太敢消费也正在与企业端进行互相传导。

上述刘先生表示,其公司是生产汽车用品的,但因为行业内卷严重以及经济下行压力,导致公司并不赚钱。“原本一年一换的产品,现在很多客户更换周期至少拖后了半年,多数情况都是能用就先用着。而且行业恶性竞争,价格压得非常低。所以我自己这两年也就没有干劲儿了,不再投入研发新品,没有新品更卖不动,所以恶行循环。”

投资和加盟了多个全国知名咖啡以及冷饮品牌的王先生也对当前山东的消费市场表示谨慎乐观。

“咖啡店方面,去年业绩是最差的一年,而今年到目前为止要好于去年,好一点的店铺月销售额能达到20多万元,而差一点的在10万元左右。营收、利润方面相较于去年同期能提高10%左右。”王先生说,“但是冷饮方面,今年一季度以来,山东乃至整个北方地区都要弱于南方。江浙沪地区的三线城市店铺平均月销售额能达到30万元左右,即便是北京也才15万元左右,更不用说山东。虽然冷饮受到气候影响较大,但南方由于没有暖气供暖,实际要比北方还要冷,但销售额却高出那么多,我自己也很震惊。北方市场整体消费状态较为沉闷。”

老板们的“体感”并非个例。

上述《公报》显示,2022—2024年间,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33236.2亿元、36141.8亿元、37960.4亿元,分别比上年下降1.4%、增长8.7%、增长5.0%;其中餐饮收入额分别为3627.7亿元、4345.5亿元、4680.7亿元,分别下降5.2%、增长19.9%、增长7.7%;商品零售额分别为29608.5亿元、31796.3亿元、33279.7亿元,分别比上年下降1.4%、增长7.4%、增长4.7%;城镇消费品零售额分别为27957.5亿元、30362.0亿元、31842.8亿元,分别下降1.5%、增长8.6%、增长4.9%;乡村消费品零售额分别为5278.7亿元、5779.9亿元、6117.6亿元,分别下降1.0%、增长9.5%、增长5.8%;实现网上零售额分别为6698.7亿元、7728.5亿元、7543.1亿元,分别增长9.6%、11.0%和7.8%。

上述《公报》显示,2022—2024年3年间,山东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分别为22640元、24293元、25645元,分别同比下降0.8%、增长7.3%、增长5.6%。记者注意到,2024年,江苏省居民人均消费支出37346元,同比增长5.2%,高于同期山东11701元;浙江人均消费支出为45107元,同比增长6.9%,高于山东19462元。

中央财经大学中财安融地方财政投融资研究所执行所长、财税学院教授温来成在受访时表示,消费问题并不是近期才形成的,也不是一省能解决的。自疫情结束后,社会整体有效需求不足,最主要的是大家对未来的预期不乐观,所以即便有钱也不敢花。目前外部环境在不断恶化的情况下,国内、省内要通过消费来拉动经济增长,要由过去以投资,特别是政府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模式,逐步转向通过提高消费,提高居民的生活水平来拉动经济增长,这两年慢慢地比例也有所提高,但是压力还是比较大的。要提振消费,还是要依靠增加就业和增加中低收入群体的收入,而这要依靠民营经济的发展来带动就业的增长。只有这样才能推动消费的增加。

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财政研究室主任、副研究员何代欣表示,提升消费是今年国家宏观调控的首要重点,也是保持经济平稳运行的关键,提振消费的基础是消费者能够稳定地为消费支付,同时能够体现消费在国民经济发展当中的支撑作用。影响消费的因素很多,收入是大家比较关心的因素,但是更重要的是预期。中国居民的消费也有一个渐进式增长的过程,从传统上我们是一个为未来储蓄的国家,到今天我们的消费者,尤其是年轻一代的消费者,愿意为当下付费,甚至为未来付费。消费习惯的转变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而收入和预期则是更短期的变量。从目前的经济形势和国际国内环境来看,整个世界发展的不确定性也在增加,人的理性反应是观望和等待,因此,不仅是消费行为,投资的行为以及储蓄的行为都会发生变化。

还需更进一步整体发力

收入、支出、消费数据呈现波动下滑,正是消费观望的体现。而如何避免消费端、企业端双向锁死?

山东省商务厅副厅长、新闻发言人崔洪光在今年年初表示,山东高度重视提振消费工作,2025年重点在十个方面聚焦用力,“在提振消费、提高投资效益上聚焦用力”放在第一位。 记者从商务厅了解到,在今年春节期间,山东十六地市均除围绕节庆消费、文旅消费、冰雪消费、餐饮消费、电商消费5个版块发力外,还将根据国家2025年“两新”政策安排,落实好汽车、家电、手机、家装厨卫等分领域政策实施细则,与消费促进活动的优惠叠加。此外,还将培育壮大新型消费、商品消费、服务消费等多方面升级和提质,扩大文旅消费,加快发展平台经济、首发经济、银发经济、冰雪经济,商旅文体健相结合。

效果正在显现。某知名新能源汽车品牌青岛地区的负责人向记者表示,自从去年国家推出汽车报废和置换补贴以来,门店销量提高50%,而在今年3月青岛市南区推出新的政策,补贴4000元,销量也提高了30%左右。

让居民敢于消费、愿意消费并不单单是商务部门的事,这更与医保、教育、养老、就业、收入等人们的预期和政府公共服务托底水平息息相关。记者从山东省人社厅了解到,山东提振消费工作,是把稳就业作为保民生、促发展、稳预期的重要基础,落实就业优先政策,推动重点群体就业增收,提升经济发展的就业带动力,以此夯实提振消费基础。

2024年全省实现城镇新增就业124.5万人,完成目标任务的113.2%,提前超额完成全年任务。同时,延续实施阶段性降低失业保险费率政策,前11个月减少用人单位和职工失业保险费缴费成本224.4亿元。顶格延续实施稳岗返还等政策,向31.5万户参保单位发放稳岗返还资金27.8亿元;为3720家小微企业发放贷款148.8亿元,扶持企业稳岗扩岗16.7万人。

目前全省农民工总量2374万人,外出农民工从业平均月收入5140元,同比增长4.4%。实施城乡公益性岗位扩容提质行动,新开发城乡公益性岗位14万个、安置上岗14.03万人,规模居全国第一。落实精准援助制度,失业人员再就业55.3万人,完成目标的157.96%。

而另据记者了解,当前山东就业总体形势仍旧复杂严峻且不确定因素增多。有业内人士表示,一是当前就业压力较大,山东2025届高校毕业生约90万人,再创历史新高;同时农民工总量2300万左右,促就业和稳就业的压力都非常大。

二是企业用工预期偏弱,新增招聘需求收缩明显。有数据显示,山东省在线用工需求人数呈下降趋势。三是供需不匹配的结构性矛盾突出,呈现“有人没活儿干”“有活没人干”并存。有数据显示,今年青年失业率同比上升,登记失业青年也有所增加;而制造业、服务业等一线岗位常年缺工。另外,人口老龄化、少子化、区域人口增减分化“三化”趋势,延迟退休政策实施,人工智能技术不断突破、广泛商用,国际局部战乱纷争不断等国内外因素,都将对山东省就业形势带来传导性的不确定影响。

记者从山东省医保局了解到,2024年,全省参保人数、基金总收入、总支出分别位列全国第3位、第4位、第4位。去年,全省居民基本医保年人均财政补助标准和个人缴费部分分别提高到670元、400元,部分市结合人口结构、医疗消费等因素,适当提高了筹资标准。此外,还将居民、职工医保住院费用政策范围内报销比例分别由2016年的60%、70%提高到70%左右、80%以上,其中,基层医疗机构政策范围内住院报销比例提高到85%以上。全面建立普通门诊报销制度,居民医保普通门诊政策范围内报销比例统一提高到65%。完善城乡居民高血压、糖尿病“两病”门诊用药专项保障机制,报销比例统一提高到75%。全省统一的门诊慢特病(含门诊药品单独支付病种)达到81种,参照住院报销政策予以保障,进一步减轻大额门诊医疗费用患者负担。

在完善大病保险政策方面,推动规范居民大病保险起付标准,原则上按各市上一年度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35%—40%确定,起付标准以上实行分段报销,分段报销比例均达到60%以上,一个医疗年度内最高报销40万元。在参保扩面上,数据显示,2024年山东参保人数达9588.3万人,常住人口参保率95.12%。

记者也分别向山东省其他有关部门发出采访请求,得到的回应或是“没有时间接受采访”,或是“按国家有关规定照章办事”,或是直接回应“我们没有就此开展提振消费相关工作。”

温来成表示,提振消费确实应该是商务部门在主抓和牵头,但涉及到深层次的问题如教育、医疗、养老、就业、金融等是需要多个部门联动,单靠商务部门是解决不了的,整体推动还是要靠政府来全面推动。

值得一提的是,2022—2024年3年间,山东常住人口分别为10162.79万人、10122.97万人、10080.17万人,这意味着2023年比2022年人口流失39.82万人,2024年比2023年流失42.8万人。3年间,山东人口自然增长率分别为-0.93‰、-2.18‰、-1.67‰。呈现扩大趋势。

“我们不能为了消费而消费,消费的背后实际是一个地区的经济活力体现,营商环境好,企业自然就多,企业多了就业和收入就多,消费才能起来。这才是背后的逻辑。”上述王先生说。

顶 ↑ 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