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雀文章网 手机版
首页 > 实时讯息 >

时间表、路线图已明确!农业强国建设蓝图有何亮点?专家解读↓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8 10:02:00    

央视网消息:农业强国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根基。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规划(2024—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具体有哪些亮点?来看专家的解读。

专家介绍说,《规划》强调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现代化一体推进,同时,清晰阐释了农业强国、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三者之间的关系。中国农科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所长胡向东表示,农业强国是统领“三农”工作的战略总纲,乡村振兴是总抓手,农业农村现代化是总目标,了解国家对于“三农”工作的三个方面布局,知道它们的区别和联系,这是最重要的一个亮点。

规划重点聚焦五“强”,也就是供给保障强、科技装备强、经营体系强、产业韧性强、竞争能力强,从这五个方面对建设农业强国进行了总体部署,并提出主要目标:到2027年,农业强国建设取得明显进展。乡村全面振兴取得实质性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迈上新台阶;到2035年,农业强国建设取得显著成效,乡村全面振兴取得决定性进展,农业现代化基本实现,农村基本具备现代生活条件;到本世纪中叶,农业强国全面建成。同时,《规划》还明确了农业强国建设在各区域梯次推进。

胡向东称,我国现状是“大国小农”,各区域之间的特点不一样,资源禀赋不一样。这次强国规划鲜明的特点就是鼓励尤其是鼓励东部省份可以率先建成农业强省。对于中西部省份相关的地市是建成农业强市,有条件的县建成农业强县,鼓励基层探索,先的带动后的,做体制机制探索,相互补充实现农业强国。

筑牢物质基础 加快建设农业强国

《规划》提出,把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作为头等大事,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筑牢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物质基础。来看专家解读。

《规划》聚焦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短板,提出通过打牢5个基础,包括设施基础、技术基础、装备基础、政策基础、制度基础,高水平把牢粮食安全主动权。同时,《规划》提出推进重大农业科技突破,以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推进农业强国建设,包括推动种业自主创新全面突破,推动农机装备全程全面升级,促进数字技术与现代农业全面融合,释放农业农村数字生产力。国家发展改革委宏观经济研究院研究员涂圣伟介绍,这些年,一些大模型数字技术在农业生产中得到大规模应用,农业的生产方式、组织模式都发生很大的变化,农业农村数字生产力正在赋能农业现代化建设。

专家表示,我国农业生产的基本面是大量分散的小农经营,如何依托小规模的家庭经营去建设农业强国,这在世界范围内还没有先例。为此,《规划》提出,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涂圣伟表示,第一个是土地规模化,第二方面是服务规模化。目前,未来要更加重视服务规模化,所以,这次规划提到要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通过服务的规模化,把千家万户的生产组织起来,服务好,从而提高农业的劳动产出率和资源利用的效率。

两大重点促进城乡共同繁荣发展

《规划》提出要让农业强国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农民,具体应该如何推进?继续来看专家的解读。《规划》强调,以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城乡收入差距持续缩小为重点,统筹推进产业发展、务工就业,完善强农惠农富农支持制度,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促进城乡共同繁荣发展。

涂圣伟表示,可以从增收和减负两个方面着手。从增收的角度来说,除了加强稳岗就业外,还在于做强做大县域富民产业。县域富民产业优势比较突出,就业容量较大,通过因地制宜引导和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发展壮大县域产业,就能带动广大农民就业增收;减负方面就是逐步解决农民在就业、医疗、卫生、社保等方面支出负担。

《规划》明确,壮大县域富民产业,推动县域产业加快融入邻近大中城市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引导劳动密集型产业梯次向县域转移。同时,把县域作为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切入点,推动城乡交通道路连接、供电网络互联、客运物流一体,促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标准统一、制度并轨。胡向东称,实现城乡有差别、无差距的城乡一元的结构,生活在农村一样能享受到城里同等标准的公共服务,包括医疗、教育、养老等。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顶 ↑ 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