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雀文章网 手机版
首页 > 实时讯息 >

新山歌社——你我家乡的歌·北京民歌专场活动在京举办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3 16:53:00    

大地回春,百卉含英。2025年3月26日,“新山歌社”北京民歌专场活动邀请到了著名北京民歌专家、北京市艺术研究所研究员陈树林老师,带领大家一起学唱北京民歌。陈树林老师于70年代开始致力于北京传统民歌的搜集、整理,将自己大半生精力都倾注其中,他同时也是《中国民间歌曲集成北京卷》副主编兼责任编辑、《中国民族民间器乐曲集成 北京卷》责任编辑。

活动伊始,“新山歌社”指导教师张天彤教授对北京所处的自然地理环境、人文风貌和北京民歌体裁、特点进行了概述。她强调,同学们学习北京民歌不仅是为了学习民歌知识,更是作为一位在首都学习、生活和工作的公民应尽的责任与义务。

北京概况

北京,简称“京”,古称燕京、北平、金中都、元大都、北平等,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同时也是国家政治、文化、国际交往与科技创新中心,北京与西安、南京、洛阳并称为中国四大古都,拥有八项世界级遗产。北京位于华北平原北部,东接天津市,其余三面与河北省毗邻,历史上长期作为连接东北、西北与中原地区的战略枢纽。北京市行政区域总面积达16,410.54平方公里,下辖16个市辖区,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24》数据显示,北京2023年常住人口2185.5万,涵盖汉、回、满等多个民族。北京拥有丰富的水资源,如永定河、潮白河、温榆河和京杭大运河等。

北京民歌概况

作为一座拥有三千余年建城史的古老都城,北京在长期的历史演进中形成了独特的文化交融特征。民间艺术既受到华北平原农耕文化的影响,又融合了多民族、多地域的文化元素。北京民歌有丰富的体裁分类,其中包括劳动号子、花会歌、小调、风俗歌、叫卖调、儿歌及吟诵调等,这些民歌不仅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更作为重要的社会文化文本,生动反映了北京地区的历史变迁、市井生活与民众情感体验,因其贴近民众日常生活的叙事特征与鲜明的地域文化认同,在民间具有广泛的传播基础与持久的生命力。

北京劳动号子

接下来,陈树林老师给同学们介绍了北京的劳动号子。北京的劳动号子自北京建都伊始便已有流传,在京杭大运河运输与建造都城与宫殿等建筑工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其中,运河号子的发现,大大丰富了北京民歌的文化内涵。张天彤老师给同学们播放了常富饶老师和张国宝老师表演的通州运河全工号子,其中包括起锚号子,摇橹号子、拉纤号子和闯滩号子等。全工号子是运河长工为了统一劳动步调,增加劳动兴趣,提高劳动效率而创作出来的民歌品种,是广大北京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北京花会歌

陈树林老师介绍道,花会歌又称为会档歌,北京民歌中,花会歌的数量较大,它的起源与高跷会、小吃会等民间活动相关。“花会”一般在正月初一到十五,四月初八等赶庙会的时间进行,形式包括音乐、舞蹈、杂技和武术等。接下来,陈树林老师通过教唱花会歌中的经典作品《茉莉花》(蛤蟆调),向同学们展示了北京花会歌的独特魅力,这首作品讲述的是《西厢记》中“张生戏莺莺”的故事,体现了青年男女对纯真爱情的渴求和美好生活的向往。全曲节奏明快活泼,旋律诙谐风趣。陈老师介绍道,这首蛤蟆调属于北方曲艺中“九腔十八调”之一,因副歌中有蛤蟆拟声词而得名,张老师强调,在演唱该拟声词时需以舌头顶上颚,以鼻腔进行哼鸣进行发声。陈老师补充道,在演唱这首歌曲时要根据歌词的语法结构断句,另外在旋律较为复杂的小节要注意音高的准确性。

北京小调

接下来,陈树林老师向同学们介绍了小调在北京民歌中的重要性及其艺术特征。张天彤老师强调,北京小调在北京民歌中占比最大,词句工整对仗、节奏规整,旋律性强,韵律优美,朗朗上口,通过陈树林老师教唱的小调《织手巾儿》,与同学们深入探讨这山东民歌《沂蒙山小调》与该作品的相似之处。本次活动还邀请到本校声歌系博士周彬为同学们进行了小调《探清水河》的精彩演唱,在娓娓道来的歌声中,陈树林老师讲述了歌曲背后的凄婉爱情故事。

《探清水河》

《抗战小调》

陈树林老师介绍道,这是一首密云地区的真实故事改编的作品,激励人们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奉献自己的力量,演唱风格简洁明快,振奋人心。陈老师强调,演唱这首歌曲时,要注意歌词中“包”字的字头,字尾与中间的行腔需运用好,不能倒字。

北京风俗歌

两位老师还向同学们介绍了独具北京特色的风俗歌,如商贩走街串巷贩卖货物的叫卖歌,婚丧嫁娶当中出现的酒歌,以及过去生活困难时乞丐演唱的乞讨歌等。活动的最后,陈树林老师范唱了叫卖歌《粥茶歌》《卖花》以及儿歌《打花巴掌》《放风筝》等风俗歌,并在课后为同学们录制了《卖酸梅汤》《好热的天》《摇橹号子》等经典北京民歌。

在同学们热烈的掌声中,本次“新山歌社——你我家乡的歌·北京民歌专场”活动圆满结束,让我们共同期待下一期相聚!

来源 | 中国音乐学院声乐歌剧系

文案 | 李清影

图片 | 王阳

视频 | 陈世淋

排版 | 章韵涵

来源: 中国音乐学院

顶 ↑ 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