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3 16:11:00
4月2日下午,由重庆市綦江区司法局、綦江区普法办推出的“青少年沉浸式法治文化体验课堂”——普法“青葵案”剧本杀活动在重庆市綦江区南州中学开展。
伴着兰陵王入阵曲,55名高一同学很快沉浸在了一场“青葵案”的破案中……经过3小时激烈讨论,线索分析,每一位同学在寻找真凶过程中,吸取教训,学习法律,解锁新的学法模式。
真凶是谁,“案件”扑朔迷离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穿着“官袍”现身的綦江区司法局普法与依法治理科负责人张清泉是这场剧本杀的“县丞”——“张大人”。
为了破案顺利推进,他现场招募了5名“捕快”,50名同学在“捕快”带领下,分成5组,参与案件办理。
“古时的‘捕快’一职,有负责侦缉刑事案件、抓捕盗匪窃贼、维护县乡平安之责。”“张大人”为众人介绍了案情,希望大家能尽快收集到线索,还原案发现场以及人物关系,侦破案件,找出凶手:
明正德十三年七月,富商夫妇带着神志不清的女儿来县衙报案。他们的女儿在“青葵书院”上学时,被恶人侵害以致失了神智,而作恶的青年就是她的同学。出事后,作恶的青年准备火烧作案现场的渔船,被渔夫抓了现行。
青年被收押候审。可当这对夫妇安顿好女儿后,又发现儿子迟迟没有回家。
经过一夜寻找,王锐夫妇在城外稻田中,发现奄奄一息,伤痕累累的儿子。得知此事,县衙立即开展调查,恰巧发现,在夫妇儿子失踪当晚,城外发生了一起斗殴……
讨论激烈,个个争当“破案”高手
“虽然,作恶青年承认侵犯了女孩,可这是单口供,还得找更多的线索来佐证”“从案情信息来看,女孩伤情显示出了多人施暴的可能,她应该还遇上了其他人对她的校园欺凌”“通过手上的线索来看,女孩哥哥受伤那晚,很有可能城外发生了两起斗殴,他应该是在另外一起案件中受伤……”
现场,同学们个个争当“破案”高手,不断翻阅案件“卷宗”,查阅线索卡,一路追踪,梳理着各方收集到的线索,进行着激烈的讨论,得出自己的推论,找出了相关的涉案人员。
为让同学们更好地了解案情,以及从案件中了解相关法律知识,“张大人”还带着同学们进行了现场复盘。
“案件的发生,源起嫉妒。”“张大人”称,在青葵案件中涉及了校园霸凌、聚众斗殴、勒索钱财、性侵、破坏生态等多个法律问题。
“或许年轻的青葵会因迷茫而颤抖,但请记住:用法律约束行为,用勇气保护自己,用善意温暖他人。”“张大人”为同学们传授了化解校园嫉妒的口诀:“一赞二学三超越”,即主动夸赞对手优点;观察对方学习方法,制定追赶计划;参加学科比赛、兴趣培养,用实力证明自己。
而在拒绝暴力方面,“张大人”希望同学们能掌握“三不原则”:不接话,对挑唆打架的“兄弟”摇头离开;不沉默;不背锅,遇到威胁直接报警,绝不替人隐瞒犯罪;而在交友方面,要设置底线,真的朋友是陪你成长的人,是帮你守规则的人。
为青少年法治教育注入新活力
“这是我第一次玩剧本杀,觉得很有意思,也加深了对法律知识的了解。”高一的王政渟同学称,自己在玩耍中,学习到了更多法律知识。
李仁博同学表示,青葵案的悬念比较多,线索也多,迷惑性也很强,需要一定的思维整理能力。而用这种方式来学习法律知识,趣味性更强,记忆也会更加深刻。
还有同学表示,“通过《青葵案》这个剧本杀,我明白有人会因为扭曲的心理犯罪,对法律认知不清楚,而走上不归路。我们一定要多学法,做一个守法的公民!”“校园霸凌是多么可怕,在学校日常生活中,一定要敢于对校园霸凌说不”“我们要遵纪守法,明白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要让法治观念深入心中,学法、尊法、守法、用法,才能守护好自己的美好明天。”
据了解,“青少年沉浸式法治文化体验课堂”是綦江区针对青少年法治教育的创新举措,通过剧本杀活动让青少年在沉浸式体验中学习法律,不断增强法律意识、提升法律素养。
张清泉介绍,把“案例”变为“故事”,用“故事”讲述“法理”,切实加强青少年普法宣传互动性、精准性与实效性,从荔枝案、萤火案到现在的青葵案,綦江已经开展活动70余场,同学们的参与热情很高。“未来,我们会继续探索更多新颖的普法方式,为青少年法治教育注入新活力。”
上游新闻记者 徐勤 摄影记者 杨帆 视频编辑 李友敏